8月初,惠州的养鸡场和养猪场迎来了40多人的考察团,这次考察交流活动由中港食品安全交流协会组织举办,成员以香港地区核心食品供应商为主,包括了中港两地的食品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及零售商。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食品原料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为粤港澳湾区食品安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湾区食品安全标准一体化进程。
当前,被定义为“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重要节点城市,惠州与香港之间的农业贸易交流互动更加频繁,也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在这个全新进程中,该市农业如何借鉴既往供港澳农产品合作经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现代化?又该如何把握机会,真正打造成为湾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提档升级
科技武装农业规模化生产
立秋已过,8月的惠州依旧闷热,但在博罗杨村附近的一家供港家禽养殖场的鸡舍内却温润如春,上千只肉鸡生活的自有惬意,不但气温、湿度适宜,还有机器定时给他们运来“吃的”“喝的”,为它们清理“房间”,如同天堂般的生活。
每天一大早,鸡场的员工都会准时来到鸡舍巡视,检查鸡苗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粪便是否正常、采食量是否正常,还要根据鸡的“年龄”选择合适的饲料饲喂,确保每只鸡能够吃好、吃饱,同时对每天的饲养工作做好详细记录,包括鸡的年龄、饲养用量等等。
在另外一边的加工厂里,经过屠宰、消毒、冷藏包装等流程的适龄肉鸡被装入冷藏车,再经过层层检测检疫,第二天便会出现在香港的各大生鲜超市货架上供市民购买,而茶餐厅中,由这些禽肉烹饪的烧鸡、咸鸡等美味佳肴也令食客一饱口福。
这是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供港肉鸡养殖基地的日常一幕。作为惠州最早一批从事供港澳禽肉饲养供应的农业企业,唐顺兴创办至今已有近30年历程。如今,唐顺兴年产出栏约320万羽肉鸡,其中六成供应香港,占据香港市场份额的30%;四成供应内地,是华南、华东等地区的重要禽肉生产供货商。
“全自动的饲养设备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了鸡肉的产量和质量。”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投入5亿元打造现代化饲养基地,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工人可通过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监控管理,根据鸡生长需求和营养学标准,全时段给与鸡群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使鸡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在用药少,甚至不用药的情况下,鸡苗成活率达到98%以上,而传统养殖仅有70%-80%。”
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在这方面,按照严格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种养的供港农企,可谓是先试先行的典范标杆。海关数据显示,广东省内供港蔬菜种植场备案基地,惠州拥有17处,冰鲜禽肉养殖场58处,冰鲜猪肉养殖场413座,名列全省前茅。
如今,以高标准、现代化建设的农业企业,在惠州已经越来越多。前不久,惠东县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2019年第二批省级项目建设名单,成为继龙门丝苗米产业园、惠阳区蔬菜产业园、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和博罗县南药产业园之后,该市第5处省级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将为该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平台。
环境友好
绿色种养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其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养殖业的最大“痛点”之一。
有数据显示,在畜牧业养殖生产过程中,平均每产出1公斤肉蛋奶就要产生25公斤粪污,规模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cod)和氮氨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和76%,占当年全国总排放量的45%和25%。
去年,惠州划定了畜禽禁养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养殖场拆迁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7.5万头存栏生猪被清理,清理家禽养殖场420家次、约135万多只家禽;清理白鸽370户411万羽。
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恶劣,再好的技术也难以生产出令消费者放心的农产品。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惠州供港农企有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在唐顺兴的杨村现代化养殖基地,其与传统养鸡场最显著的不同便是气味。在这里,完全闻不到任何异味,鸡场旁边的小河也清澈见底,香港来的宾客疑惑了:鸡粪都去哪里了?
该养殖基地的负责人把手指向了山脚下的4个大型罐装装置,“每天我们都要把收集来的鸡粪装入发酵罐,经过发酵沤制后,无用且污染的鸡粪将变成优质有机肥,利用回农业种植。”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将产出的棕褐色有机肥装入麻袋,用手抓起一把,有机肥如同黑土一般干燥松软。据基地负责人介绍,鸡粪转化周期大约在半个月左右,平均8吨鸡粪可产出1吨有机肥,在该装置满负荷运转下,每天每罐可产出有机肥1吨,“现在免费提供给本地农民使用,非常受欢迎。”
百公里以外的惠东,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养猪场内也上演着养殖废物变废为宝的事情,除了将猪粪改造成为有机肥外,猪场还安置了无害化处理、粪污固液分离、污水多级净化、大型沼气池等设施,制定了严格的污水处理流程及完善的环保责任制度,并将产出的沼气免费让当地农户使用。
清洁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环境改善,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奠定了基础。
【记者】乌天宇
【摄影摄像】梁维春
【制图】周美霞
【作者】 乌天宇;梁维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